從2017年7月1日起,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試點政策推至全國,對個人購買符合條件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按每年最高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能夠抵扣個稅的健康險產品被稱為“稅優健康險”。那么商業保險抵扣個人所得稅是怎么一回事?
通俗地說,稅優健康險就是納稅人在購買此類商業健康險后,可以少繳稅,相當于以較低的價格為自己購買一份醫療保險,或者說通過購買稅優健康險提高了自己的個稅“起征點”。
按目前規定,即2400元/年(200元/月)的限額標準,對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予以稅前扣除。簡單算一算,一年2400元的額度,分布到每個月的列支額度是200元,200元的稅前列支額度可以理解為每月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200元,按照個稅“起征點”3500元加上200元計算,如果個人購買商業健康險保費超過2400元,每個月個稅“起征點”為3700元。
與一般的商業健康保險相比,稅優健康險產品除了稅優外,還不會因為被保險人過去有疾病的病史而拒保,并可以帶病投保,且不設置等待期,保險公司保證可以續保,這突破了以往健康險產品對既往癥拒賠的規則。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一系列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文件,明確提出要完善健康保險稅收支持政策。2015年8月份,財政部等三部門《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
從2016年開始,稅優健康險在北京、上海等31個城市開展試點。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對試點的評價是:涉及地域廣、參與機構多、惠及群眾多,試點總體平穩有序,稅優健康險保障效果逐步顯現。
業內人士認為,稅優健康險是完善醫保體系、提升保障水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重要保障。
毫無疑問,稅優健康險是一項造福大眾的好產品。
“稅優健康險試點作為國家的改革方向,是商業健康保險邁出的重要一步,未來國家還將繼續完善相關政策,擴大受眾群體,形成保費規模。”據宋福興估計,健康保險將繼續在行業保持活力最強、增速最快的板塊,逐步縮小與財險、壽險的差距,成為與財險、壽險并列的三大業務板塊之一。這意味著作為健康保險板塊中的新興險種,稅優健康險會相應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
前不久,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平安養老保險公司等聯合發布的《2016中國職工福利保障指數報告》中也顯示,沒有購買稅優健康險,但未來有購買意愿的職工比例達56.5%。這說明未來稅優健康險業務值得期待。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稅優健康險是惠民工程,具有準公共產品性質。目前繁瑣的承保環節亟待改進,要做到方便客戶投保,確保簡便高效。
作為較早創立者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總裁宋福興建議:“可以從增加健康管理服務項目入手,幫助稅優健康險客戶管理好自身‘健康’。同時理順投保、保全和理賠流程,研究制定稅優健康險理賠目錄,立足客戶需求,兼顧風控和效率。”
據悉,保監會目前正按照“成熟一家,公布一家”的原則發放稅優健康險經營資格。可以肯定,隨著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成熟,稅優健康險市場的發展前景看好。
商業保險抵扣個人所得稅與一般的商業健康保險相比,稅優健康險產品除了稅優外,還不會因為被保險人過去有疾病的病史而拒保,并可以帶病投保,且不設置等待期,保險公司保證可以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