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聽友何先生反映,自己因為感冒去武漢藍湖醫院打了兩天吊針。沒想到醫生居然要他用醫保卡住院,說對個人更劃算。何先生懷疑這是醫院在慫恿患者住院來騙取醫保資金。作者隨即來到這家醫院調查。醫生告訴作者,醫保住院患者越多,醫院得到的醫保資金就越多。
錄音1:
(醫):你在這個醫院用了多少錢,這邊醫院通過醫保卡的網把信息發過去,由醫保中心那邊來結算。當然用的越多,醫院的受益越好。
據這位醫生介紹,醫院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會盡量爭取多的醫保住院名額,增加患者實際消費,從而讓醫保基金返還更多的費用。這就是大家俗稱的"騙保"行為。
武漢市社保局宣傳處彭處長介紹,這種行為從一開始就是違規的。他們在監管方面下的力氣很大,但也存在著不少困難。
錄音2:
(彭):這是我們一項很日常的工作。從基本醫療保險實施開始,這種行為就是違反規定的。有時候也不能說醫院是故意。很復雜。我想這中間也有我們監管手段不足的問題,也有醫院管理問題。但是這個說多了都不太好,影響雙方的與諧關系。
當前對醫保基金的騙取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行業"潛規則"。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尚重生教授認為,騙保事件屢屢發生,首先應追究醫院的責任。
錄音3:
(尚):首先這是一個從醫人員的道德的問題。醫院這樣做完全是違反了職業操守。
除此之外,尚教授還認為,患者本身的意識不強,認識不對也是一個原因。
錄音4:
(尚):患者缺乏起碼的醫學常識。覺得用藥越貴越好,覺得能夠住下來就好。其實是妥善處理最好。
除了這兩點,醫保制度在設計之初就有漏洞。尚教授說:
錄音5:
(尚):這種制度讓人感覺住院就比不住院劃算。設計之初政策制定者考慮不周,事實上這是完全不夠的。
要預防與治理騙保事件,光有臨時政策,沒有長效機制是不行的。醫保承載了老百姓太多的寄托,它關乎社會公平與正義。我們真誠希望長效機制能盡快出臺,讓老百姓的"救命錢"可以真正擔起它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