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講究養兒防老,到現代的社會,雖說已經沒有這種觀念的,但再一些偏遠地區,依然存在著這養的觀念,當然這種觀念,將會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中國社會保險的完全普及而消失。在我國養老保險是一項慈善性的社會福利,以國家為基石,建立完善的社會養老制度。當然社會養老福利政策,因其的普遍性和國家性,決定了它的保障力度是不如商業養老保險的。當然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查詢養老保險。請看下面。
養老保險,全稱社會養老保險金,即由社會統籌基金支付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1、使用官方正確網站。現在不法詐騙分子很多,他們作案的手法也相當高明。如果大家在網上查詢養老保險,那么查詢的網站一定要確保是官方正規網站,以防被盜版、釣魚網站知曉自己的個人信息。
2、謹記官方熱線。如果采用撥打熱線電話的方式進行查詢,那么一定要注意官方熱線號碼。假設自己不是通過官方熱線知道自己的養老保險信息的,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了,因為很有可能現在是不法分子冒充官方客服向自己索要賬戶信息。
3、攜帶好個人身份證件。如果是直接前往當地社保局進行養老保險查詢的話,那么一定要攜帶好個人身份證件,包括身份證、社保卡等等,因為都要使用這些證件才能準確無誤的查詢到自己養老保險的信息。
參保養老保險的人士,通過各種方法進行養老保險查詢的時候,可查詢到的信息有參保者的繳費基數、參保者自身的基本信息、參保者所在單位的基本信息、參保者自身的繳費記錄、養老保險金的情況、退休的情況、社保卡的**狀態、城鎮職工醫療繳費情況及新農合繳費情況、能報銷的醫院等等。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的是,養老保險是不會作廢的,它是累計計算的。只要繳滿15年,就可以在退休后享受養老金待遇,中間即便有斷繳也是可以補繳的。
而且如果是在失業期間領取了失業金的參保人是允許中斷繳費的,這個期間會按欠費處理,在補繳之后,可以接續計算。
如果大家的養老保險出現斷繳的現象,那么之后的繳費就會采取滾動分配法記賬,即繳費之前必須要先補繳之前的欠繳費用以及利息后,剩余部分才會作為當月的繳費。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補繳養老險需要繳納滯納金,具體根據當地政策決定。此外,如果是因為個人原因或收入不穩定導致斷繳,那么是不允許補繳的。
1、養老保險轉移了。假設自己的養老保險轉移的話,在落戶地是查詢不到的。那么此時,自己可以拿著原單位養老保險轉移情況表以及社保卡前往原參保地社保局查詢,并可以打印繳納清單。
2、養老保險遷移合并了。在**遷移手續中,兩地的養老保險通常需要在60個工作日內才能完成手續并合并到新賬戶內,所以在這期間,查詢不到信息是正常的。大家同時也可以前往當地社保局打印自己的養老保險繳納清單來查詢。
3、社保機構未能及時更新數據。這種情況雖然發生的可能性小,但也不是沒有的。大家如果查詢不到可以多等待一段時間,及時更新后就應該沒問題了。
我們以案例說話:“怎么會事?我的養老金少了。”一次在深圳工作的劉先生在查詢自己的養老保險賬戶時不禁叫了出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他的養老保險賬戶內資金數額嚴重少于他的實際預期。其實此類情況并非個案,許多網友可能都有過類似經歷。
小編通過向業內人士咨詢才了解到,每年城市都會對個人繳費工資基數進行調整。而部分單位為了減輕公司負擔,可能會將繳費基數報的很低,并由其他人代職工本人進行簽字確認。由此可見,如何查詢養老保險確實非多此一舉,參保有必要定期對個人賬戶進行“大檢查”。
所謂保險期間,簡單來說就是從保險合同生效到終止的時間跨度。在被保險人正常生存的情況下,保險期間將直接關系到養老金領取的時間長度。目前,定期和終身的養老保險產品都非常之多。
中國法定的退休年齡為女性55周歲,男性60周歲,社保養老金即是按照這兩個年齡段進行領取。相比之下,商業養老保險的領取時間則靈活得多,提供了領取時間的多種選擇,并且在沒有開始領取之前可以更改。年金領取的起始時間通常集中在被保險人50、55、60、65周歲這四個年齡段,也有更早或更晚的。